8月12日,2015博鳌房地产论坛正式拉开帷幕,近千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协会人士、行业精英相聚海南清水湾,共同研判与交流“转变时期的中国房地产”。
博鳌论坛首日,朱中一、樊纲、连平、任志强等国内知名房地产大咖发表主题演讲,就当下互联网+、文化旅游、产业地产、金融基金、商业等热门话题进行思想碰撞。浙报地产传媒研究院院长丁建刚,莱茵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继胜,华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炳根、绿城集团执行总经理、蓝湾小镇总经理郭晓明等应邀出席。
共识:政策继续有利房地产
应邀出席博鳌房地产论坛的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认为,走过了2014年最艰难的时期,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平静平淡,又面临着新的诸多不确定性,面临着诸多改变的可能性。
比如说,楼市的涨与跌?股市和楼市的关系?房地产业的新角色?文化旅游养老地产之路?未来谁能生存下去,谁会死?互联网给房地产带来什么?诸多问题,诸多困惑。
虽然有思想碰撞和激烈交锋,但这些问题在博鳌论坛上并没有广泛共识和解决方案。但也有几个方面达成了基本的共识。
1.政策: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政策将继续有利于房地产市场。
2.市场分化:全国市场分化将继续甚至加剧。对一线城市普遍看好看涨,二线城市普遍看稳,三四线城市普遍悲观。
3.股市与楼市:股市和楼市的关系很难厘清。股市好,更多的人进入股市投资,当然也有一部分溢出资金购房。股市差,使部分人群购房资金受损,但也有一部分原本想投资于股市的人转而购房。也就是说资金的流向并不是完全单向的。
4.文旅地产:文化旅游地产,养老地产,仍属小众产品。度假地产的开发者希望能够变成常住地产,至少一年居住几个月。相对于养老地产来说,养生地产似乎有更大的市场希望。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仍然会在家庭社区中养老,仅极少数的人进入机构养老。
5.互联网与房产:互联网颠覆不了房地产。房地产的最大属性是不动产,而互联网的最大特征是动。提倡把互联网思维融入房地产的各个环节,可能获得一些机会。
争议:中国人为什么买房
论坛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任志强认为,只要追求自由的心在,中国人还得买房。他认为,中国第一批买房子的人是因为购买自由。中国的历史是分配,分配的结果是得像奴隶一样在一个单位死死熬着,不熬就不给分房子,分了房子还要熬着,否则就把你的房子收回去。所以中国人要买房子就是为了自由。
“比如说大家为什么在海南买房子,因为海南这边空气好,你要来旅游,但是酒店供应又不足,你买了房子,自己更加自由。比如说年轻人要买房子,他是不想受老爹老妈的管制,婆婆和媳妇之间永远要打架,所以媳妇也不想孝敬婆婆,干脆分开住,有一个自由。所以只要追求自由的心在,中国人还会买房子,因为我们的其他配套不够完善。”
全年销量会好于去年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认为,今年的后几个月,在信贷政策和住房公积金政策的继续支持下,自住性、改善性需求还会继续释放,全年的销售量肯定会好于去年。除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温和上涨外,多数城市的房价会总体稳定。
今后重品质、配套、性价比
我国的房地产业经过了十几年快速发展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就全国来说,已由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向供求总体平衡。再加上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宏观经济正处于由三期叠加向新常态的转型中,房地产行业高增长、高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将进入按需求开发的时代、既注重品质又注重性价比、并能提供配套服务的时代。
房地产市场已经软着陆
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认为,去年到今年的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过去三四年房地产行业实行非常严厉的紧缩性政策,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逐步在退出,还没有完全退完,但是有所退出,这是认识中国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形势非常重要的一点。
按揭贷款利率还有下降空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去年9·30和今年的3·30以后,再加上四次降息、三次降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运行状况,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政策还是有空间的。比如说从金融支持方面来说,按揭贷款在今年以来增长是比较快的,按揭贷款的利率也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房产税致房价下跌的说法
不着边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认为,“房地产税会导致房价跌还是不跌,像这种话题都是炒烂了的烂饭,根本不着边际的说法”。 本报记者 严瑾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