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督工。
窨井盖上的午餐。
尽管去年的那次小中风让他险些歪了嘴,但童金生并没有因此而有所顾忌,依然每天6点多出门,深夜回家,10月份以来更是时常住在乡下,没日没夜地坚守在工地上。
童金生是临安市农办农村污水治理办公室的一名技术人员,人称“童科”,是在临安农村具有极高知名度和极高威望的“土专家”。
“童科”的极高知名度和极高威望可不是记者随口“拔高”的,而是基层干部和百姓口中的共识。
自去年“五水共治”在临安城乡全面铺开以来,童金生这位农村建设的“老革命”就被遣至火线,督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走上农村改水改厕技术岗位,算起来,童金生已经与“水”打了30年的交道了。
童金生高中毕业之后,就到卫生系统的农村改水改厕办搞设计工作。2003年,又调至农办,一直搞新农村建设。2008年前临安有622个行政村,童金生说,“我差不多每个村都跑过两三遍。”
尽管已是“老革命”,但童金生却不做“老混混”,每天都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六点多出门下乡,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家。
按说,童金生只是农村治污工程的技术指导员,每天只要到各村转转,看看治污工程建设有没有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他指导解决的。但童金生不是这样的,他除了“指导”,更重要的是督工,检查督促施工进度和质量,跟踪督查整改落实情况,核心就是“抓进度,保质量”。
按童科同事的话:“他是老革命,可工作干劲比年轻人还嗨!”
“你较真了,施工队才会上心”
“其实,也不是我没事找事,因为市里对农村治污工程建设特别较真,指派我和其他五位同事组成治污巡查组,除督质量,还要督进度。11月以来天公不作美,雨水太多,各村的工期被耽误得厉害。在11月底前,临安要完成90个村的治污目标,只能加班加点干。”
童金生说,治污工程是埋在地下的隐蔽工程,建好了,一回土就啥也看不见了。要想工程质量不出问题,只能死死盯住,不放过每一个施工节点和细节。“你较真了,施工队才会上心,监理员才会用心。”
第一次发现问题,童金生会当场责令整改。过几天,他又会杀个回马枪,突然去暗访,如果问题没有整改,他又会提出来,不厌其烦,直到问题全部按他的要求整改到位。“这样子搞他几次,下次他就再也不敢糊弄你了。”
於潜镇百园村村主任徐根法告诉记者,村里的治污工程从动工到走上正轨,童金生前前后后去了数十趟,指出了十几个问题,几个回合下来,“施工队才弄明白,什么样的工程是‘童科’满意的。”
凌口桥村曾一度是於潜镇污水工程“拖后腿”的村。因为施工质量不过关,刚刚做好的窨井曾被童金生连砸了三次。后来,不光施工队“老实了”,该村还成了於潜的另一个优秀典型。
自9月临安市农村治污工程全面开工以来,童金生负责的於潜片30多个项目村,每个村他都去了数十趟。他坦言“走破了四双鞋”。
亏负家人,不舍治水
童金生做事认真、较真,生活上却很随意。他经常身穿一件皱巴巴的便西装,裤腿上沾着泥巴。到饭点了,就叫份盒饭,摆在窨井盖上吃。有时一些项目村忙不过来,童金生还帮着拉货。最夸张一天,他一人开着皮卡,给三个村送净污设施和绿化树苗,其中的华川村在高山上,来回要五十多公里。三个村跑一圈,将近100公里。前两天,清凉峰镇马啸村的污水处理终端连夜改造,请童金生去指导,夜宿龙岗的童金生连夜前往,到现场已经快午夜0点了,他让人打着手电指导施工。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顾“此”,必然就要失“彼”。“工作狂”童金生,注定是要愧对家人的。
9月16日早上,童金生的爱人发生了车祸,当时,正是临安全市治污工程建设全面动工之际,他无暇顾及,拍照取证、陪同就医都由外甥代劳,等他回到爱人的身边,已经是天黑以后了。
好不容易盼到国庆,他早早向领导告假,10月5日、6日说什么也要休息两天,去绍兴看望外孙。1日到4日在岛石、於潜的工地上跑了四天,5日上午刚到绍兴,领导一个电话,他下午又赶回临安下乡去了。
前两天,母亲白内障动手术,童金生只尽了“送进去、接出来”的义务,把对母亲的照料,全丢给哥哥。
……
这些对家人的亏欠,老童只能深深地埋在心里。
“他的身上就是有一股子的干劲、钻劲和韧劲”,临安市农办主任陈嫩华如是评价童金生。